为大力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健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党建+科研”工作品牌走深走实,4月10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在行知楼E107举办了首场卓越科研教师与科研助手座谈会,地理学科带头人臧淑英教授出席活动并做指导讲话,学院党委书记张立辉主持座谈交流会,科研团队教师代表、辅导员、本科生科研助手参会。


张立辉书记在主持时系统介绍了臧淑英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科研发展历程、学术研究方向与重要成果等内容,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在专业化团队的指导下提升科研素养,为学科发展注入力量。

臧淑英教授结合自身及团队科研经历,围绕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方法与前沿领域展开深入阐述。她指出,地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属性,聚焦“全球视野、区域视角”服务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服务社会、贡献力量。臧淑英教授以团队在寒区生态修复、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等领域的研究为例,强调科研工作需脚踏实地、严谨求真,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勇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创新思维直面和解决问题。然而构建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便是实现科研创新能力阶梯式提升的关键,本科生应熟练掌握知识,并逐步过渡至课题研究、野外考察、实验室探究等实践工作中,系统掌握科研全流程,为后续学业生涯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与会的所有本科生科研助手逐一介绍个人科研优势、兴趣方向和学业规划,师生围绕专业学习、科创经历、GIS应用等专业相关主题畅谈交流、现场学术互动氛围热烈,学生们思想顿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沉浸式科研体验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探索学术道路的重要起点,希望今后能够在科研团队中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攻坚克难、创新突破。
本次见面会吸引了来自各专业具有科创经验和兴趣的本科生助手参与,向专家导师团队推荐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工作,标志着学院本硕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迈入新阶段。未来,学院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面向多个专家导师团队优化科研助手培养体系、完善共建机制,为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输送兼备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