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 笃行致远——马大龙教授
马大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湿地和多年冻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担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Ecology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生态学报审稿专家。主讲课程《植物地理学》,荣获“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指导学生获第十五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指导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特别优秀学位论文。
壹 潜心研学 躬行不缀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是中国最北端的极寒之地,却是马老师开展多年冻土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实验地点。野外工作条件艰苦,研究过程漫长,很多时候甚至还不为外人所理解,但他常对学生说,科学研究就像是走迷宫,来来回回、弯弯绕绕,在走到出口前,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也不知道方向对不对,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耐住寂寞,终将豁然开朗。工作十余载,马老师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大兴安岭腹地开展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地温、活动层厚度和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工作,协助学校建立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野外监测台站,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土壤样品以及野外调查和观测资料。他不因气候恶劣而熄灭对地理的热爱,不因路途遥遥而改变对科研的坚守,把光和热撒播在大兴安岭这片事业热土上,让青春和智慧之花绽放。
|
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开展野外实验和仪器设备安装 |
贰 以德而耕 以爱育人
立德为首,育人为本,学高为师,教益为友。马老师爱生善教,坚持以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课堂生动形象,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龙哥”。马老师总会在课前搜集各种植物标本,使课堂学习不再拘泥于枯燥的文字描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他学识渊博,见识卓越,每当学生陷入学业或人生瓶颈时,都会主动提供帮助,只需要寥寥几句询问便可看出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找到一条兼顾个人幸福与社会价值的路。不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马老师都特别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大家参加各种竞赛和学术会议,以此拓宽科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细致入微,即使工作再忙碌,每周也会抽出一整天的时间与每位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亦师亦友。在他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但可能由于目标不明确或没有合理的规划而未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就像父母相比于成功更希望孩子快乐一样,于他而言,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找到喜欢的方向,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老师或许不必帮学生规划一条理论上最优的发展途径,而是要基于学生个人兴趣为其提供建议,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这大概才是“以爱育人”的美好含义。
|
指导本科生野外练习 |
|
指导研究生实验操作 |
马老师表示地理已经成为自己的人生主题,他将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对教育的赤诚,秉承着初心,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用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好地教育。择一业,爱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以初心致匠心,赋岁月以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