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乐同,男,汉族,2001年3月生,中共党员,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行知实验班学生,哈师大第九届“感动校园十佳大学生”,现已推免至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1篇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曾获2022年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16项,先后9次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如果将田乐同每天的生活路线描绘出来,那将是一个以教室、图书馆、食堂、寝室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这个“大学四边形”仿佛是一本书,他无时无刻不在它上面书写自己的故事,故事分为四个章节——学习、科研、教学与实践。

自入校以来,田乐同连续两年获得成绩、综测专业双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推免排名专业第一。前6学期正考平均分93.13分,GPA成绩4.30/5.00。在地貌学(100分)、地图学(100分)、教育学原理(98.2分)、教育心理学(97分)、中学地理解题研究(94分)、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93.5分)等地理类、教育类、学科教学类课程取得良好成绩。
用田乐同的话说,这些成绩源于“热爱”与“舍得”。
“热爱”的故事要从2020年的夏天说起……咔嗒,他小心翼翼地点开高考成绩查询网页——555分,于是压力由等待成绩转换到院校、专业选择。在这段时间里,他脑海中时常浮现那本爷爷给他的、让他爱不释手的《中国地图集》,小学时订阅的《快乐历史地理》,初中时期幽默博学的地理老师——“大地”老师......
基于“热爱”,他坚定地选择报考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进入大学之后,他发现地理比他想象得更有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他开始潜心于地理的学习,不断寻找和调整适合于大学的学习方式,借助图书馆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广度。他逐渐发现地理学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应该在真实环境中“以地为师”,在水文学与水资源这门课上,他进行了四排干河、呼兰河与松花江三河的水况调查,进而完成了一篇基于实证的课程论文,并得到老师的高度认可。

四排干河考察

如果“热爱”是前进的动力,“舍得”就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在大学,田乐同多次客观地审视自己,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能靠天赋的人,想要成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他暂时搁置了部分爱好,放弃了休息时刻。他知道,学习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律,“行行自迩,笃行不怠”是田乐同的求学态度,他坚信只有坚定地“舍”掉一些东西,那些更重要的东西才能“得”到。


田乐同在拍摄学校感动校园十佳大学生纪录片的过程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经常有人问我,你在本科期间就开始大量地做科研、发论文,是因为热爱还是为了出成果。我总是说‘热爱是养分,成果是养分滋养出的果实,而我种的果实是给每一位热爱地理学科的学生吃的。'“用科研点燃青春”是田乐同的座右铭,而他的科研故事还得从大一说起。

大一学年,田乐同便开始跟老师进行地理学研究,围绕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撰写了一篇论文。同期,他还参加了气象学、天文学等相关竞赛,并取得国家级奖项。


挑战杯答辩

小组备赛

在野外讨论研学内容
大二学年,他明确了要成为一名地理学科教育者的目标,进而将科研方向聚焦到地理教育教学领域。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研学旅行设计大赛是他参加的第一个地理教学研究竞赛,因此这次备赛的过程如摸石头过河一般,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很多天,他都伴着午夜的星空和黎明前的晨昏蒙影进行文献学习。最终,他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但他心里却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是获奖的开心,另一方面是觉得还要更好。于是他开始了大量的地理教学研究,组织团队,参加了“九州杯”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备赛,其作品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在2022年的暑假,田乐同连续参加了“中教启星杯”全国地理教学制图大赛、“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等竞赛,连续撰写3篇一作论文,均获“国优秀地理教研成果评比”(论文类)二等奖。面向STEAM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他作为第二作者撰写了《STEAM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一文,并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面向地理研学旅行,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史地融合视角下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丝路明珠新疆库车的振兴’为例》一文,并发表于《地理教育》期刊;面向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地理教具,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地理演示教具开发研究——以‘地球运动解构仪’教具为例》一文,并发表于《地理教育》期刊。田乐同常把自己的科研比作耕耘,他说:“我要把种出的果实送给我未来的学生们,让他们爱上地理,让学习地理成为一种快乐”。







田乐同深知研究要为实践服务,因此除了进行教学研究,他十分重视教学实践。在大一上学期他便积极参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教师技能大赛,那时的他并不懂教学法,他内心之法是“你儿时最喜欢的教师怎么上课,你就怎么上课”。于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帆,他开始制作教具,其所授“地球的内部圈层”获得行知班第一名,并代表班级与学院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地理科学学院“教师技能大赛”决赛优秀奖。在这场竞技中他看到自身与学长学姐的差距,于是更努力地钻研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大二学年他在学院的“教师技能大赛”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学院参加哈师大第三届未来教师素质大赛,最终获得优秀奖。在大三学年,他代表学院参加哈师大“绽放新时代的师范荣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在大四学年,他将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综合学术年会本科师范生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大一教师技能大赛

大二教师技能大赛

大三教师技能大赛
此外,田乐同还代表我校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结合实习内容,田乐同与同组成员共同设计了面向高中生的长白山研学旅行路线,并在终期汇报中作为代表进行了以“长白山研学旅行路线设计”为题的汇报。联合实习也为他未来的地理教学积攒了教学素材。

联合实习上田乐同在做终期汇报
田乐同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他在大一期间就加入哈师大行知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真切地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意义。在担任哈师大天文协会副会长期间,田乐同带领学弟学妹们一同观测星空、学习天文知识。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加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志愿服务队,进行小区卡口值守等工作,并积极参加CBD大厦的新冠疫苗注射疏导员。当同学们问他时,他总是笑着说“工作虽然辛苦,但在特殊时期,能多干点就多干点”。

讲解月球物理性质

为学弟学妹介绍天协
道阻且长。田乐同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追光,也时刻铭记勤勉磨砺的意义。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身为一名师范人的使命与担当,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学与汗水。未来,他会在地理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以青春之名,赴科研之约,在科研创新中奉献青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