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和沙地作为地球表面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沉积物母岩岩性和一系列受构造和气候相互作用控制的地表过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沙漠/沙地系统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例如,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加剧、沙尘暴事件)日益严重。然而,目前对沙丘系统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了解仍然有限。因此,沙地的定量物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沙漠/沙地的形成和演变,促进区域生态改善,也有助于当地管理部门制订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近日,地理科学学院谢远云教授团队在东北地区科尔沁沙地的定量物源示踪与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competing sources reveal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NE China”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中科院SCI二区)。论文第一作者为2021级博士研究生吴鹏,谢远云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1006,41871013)的资助。
研究基于逆向蒙特卡罗模型对科尔沁沙地的地表沙碎屑锆石U-Pb年代数据进行定量物源分析,结果揭示了沙地显著的物源空间异质性和复杂的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指出科尔沁沙地稳健的锆石年龄数据集(n=1650)是对华北克拉通地块拼合和碰撞、古亚洲洋俯冲和闭合、蒙古-鄂霍次克洋板块俯冲以及古太平洋俯冲和后退等构造-岩浆事件的忠实记录。
论文链接:Wu, P., Xie, Y.Y., Kang, C.G., Chi, Y.P., Wang, Y.H., Sun, L., Wei, Z.Y., 2023.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competing sources reveal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 aeolian-fluvial interaction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NE China.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Doi: 10.1002/esp.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