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8日,2023级地理科学专业师生前大石河-吴庄和黑山窑开展野外实习工作。8月29日,实习队召开秦皇岛地质与地貌实习汇报总结大会。
大石河—吴庄
8月27日早晨,在柔和的阳光和丝丝寒风中,同学们徒步来到了上庄坨村北。一路上,我们看到弯弯曲曲的河道,滚滚流动的清水,成群结队的鱼虾……一场特别的河岸地貌之旅便在期待与忐忑交织的心情中拉开序幕。
在大石河东侧山顶,我们识别了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等河谷地貌单元,复习了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山区河流的演化过程。溯源而上,在河岸两侧,我们还观察了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感知两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壮烈景观。在吴庄附近,我们再一次见到了中奥陶世的亮甲山组豹皮灰岩、中寒武纪的张夏组鲕粒灰岩,岩性的突变及地层的缺失都在述说着中生代盆地边缘曾发生过的强烈的构造挤压,而断层角砾岩、吴庄背斜、滑塌构造等种种地质现象都证实了这一猜想。古老的地质事件虽不可见,但通过岩石、地层与构造,我们可以反演曾经的构造事件,恢复地质演化历史,这也是地质学的魅力所在。
黑山窑
8月28日早晨,我们前往黑山窑进行实习。这条路线之前我校未曾踏足,昨天下午带队老师们进行了野外踏勘,为我们今天的实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里,我们再次见到了晚二叠世石千峰组,通过地层产状测量,我们见证了海西运动的遗迹。由于地壳抬升,本区遭受侵蚀,造成地层缺失,直至三叠纪末期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黑山窖组。之后的印支和燕山运动又造成了黑山窑组与门头沟组及上覆髫髻山组的角度不整合。本条路线虽然出露的地层较少,但是却记录了三次全球性的构造运动,也见证了柳江盆地的形成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光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收集了许多玛瑙及植物化石,山路陡峭,同学们相互帮扶,手牵手踏歌而行,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秦皇岛地质与地貌实习汇报总结大会
8月29日,实习队伍全体人员在柳江地质博物馆汇报厅召开本次地质与地貌实习汇报总结大会,带队教师谢远云、迟云平、郭令芬、孟杰、王艳茹、孙磊出席会议。会上,八名学生代表针对实习的体验与收获作出精彩的汇报总结。各组汇报形式多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老师们依次对学生发言做出点评,对大家取得成果和进步进行表扬,同时也指出学生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指导意见,期待同学们再接再厉。接下来是颁奖仪式,对于本次实习表现优异的同学,评选出最佳野薄奖(杨嘉琪、崔美惠、孟明秋、刘欣、聂婧妍)、卓越实践奖(徐露航、银灿、徐一沣、李涵、孙博雅、朱林清)、野外风采奖(王嘉玉、杨成欣、陈俊杰、刘明婧、孟欣茹、徐露航、袁婉婷、宋佳琪)和鼓励奖(王雪、崔美惠、刘水清、王颖、张迎月、张雨林),对以上同学颁发了奖状和小礼品,希望各位同学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
最后,谢远云教授对本次实习工作进行综合点评。谢老师总结:在此次实习中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气息,体会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并且经过这次的实习,我们同学强健了体魄,锻炼了精神,培养获取信息、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精神、地学野外精神、思维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的支撑。野外实践教学作为地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秦皇岛地质与地貌实习能永远镌刻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